-
摘要:水鋼1350m3高爐通過鈦礦護爐、適當提高爐溫、控制氣流分布、強化導熱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實現(xiàn)了高爐爐缸爐底溫度下降,高爐爐況保持穩(wěn)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高爐;護爐;實踐
1 前言
水鋼1350m3高爐于2004年9月15日建成投產,該高爐采用了并罐無料鐘爐頂、軟水密閉循環(huán)冷卻系統(tǒng),銅冷卻壁、陶瓷杯炭磚綜合爐底、冷水轉鼓渣處理工藝、比肖夫環(huán)縫煤氣處理及TRT發(fā)電、雙出鐵場,液壓開口機及泥炮等先進工藝及技術,開爐達產以來由于持續(xù)強化生產,至2015年每立方米有效容積產鐵10375t/m3,爐缸爐底侵蝕嚴重。2016年初,因市場原因,1350m3高爐采取降料面停爐,在停爐前采取普通礦、螢石洗爐,3月高爐開爐時采取適當放邊,使用錳礦、螢石改善渣鐵流動性的措施,隨著高爐逐步強化冶煉,爐缸、爐底溫度水平上升幅度大,2016年5月高爐爐底第三層炭磚最高溫度上升至662℃(標高6.072米TE-4132點),側壁溫度最高達418℃(標高7.695米TE-4121點)。針對爐缸、爐底溫度大幅上升,危及高爐安全生產,為此通過采取提高鈦球比例、縮小風口面積、控制冶煉強度、強化爐缸傳熱、加強監(jiān)控等措施,爐缸、爐底溫度明顯降低,爐況保持穩(wěn)定順行,技術經濟指標相對穩(wěn)定(見表1),高爐實現(xiàn)了安全生產的目標。
表1 高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時間
利用系數
t/m3.d
綜合冶強,
t/m3.d
焦比,
kg/t
煤比,
kg/t
燃料比,
kg/t
風量,
m3/min
頂壓,
kPa
風溫,
℃
鈦球比例,
%
TiO2,%
休風率,
%
慢風率,
%
3月
2.649
1.311
340
144
522
3735
173
1096
0.65
0.6
1.9
0.6
4月
2.814
1.451
345
160
543
3865
179
1139
6.82
2.47
0
1.11
5月
2.701
1.41
358
149
547
3813
179
1130
10.2
3.34
2.02
1.08
6月
2.617
1.383
360
159
559
3922
179
1116
11.8
3.92
6.65
0.66
7月上旬
2.892
1.478
365
160
564
3950
180
1136
13.2
4.45
0
1.72
2 采取的護爐措施
2.1 加強原燃料管理,為高爐護爐提供物質保證
2.1.1穩(wěn)定焦炭強度
焦炭是高爐料柱的骨架,焦炭強度指標,對高爐冶煉順利進行影響突出(有著重要影響),高爐爐況大幅波動,往往與焦炭質量下滑密切相關。焦炭強度指標不僅要關注冷強度,更應該關注熱強度。為保證在護爐期間高爐爐況穩(wěn)定,為此加強焦炭配煤的管理。在克服焦炭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穩(wěn)定焦炭質量,焦炭質量的穩(wěn)定性明顯提高(見表2)。M40在83%以上,M10在6.5%(以上)水平。
表2 2015年-2016年高爐所用焦炭成分及指標,%
年份
水分
灰分
揮發(fā)份
S
CRI
CSR
M40
M10
2015年
4.6
13.29
1.22
0.65
28.38
62.53
83.69
6.78
2016年
4.68
13.2
1.18
0.65
28.06
62.65
83.52
6.81
2.1.2 提高燒結礦強度,提高熟料率,降低入爐粉率
燒結礦比例在爐料結構中占75%水平,燒結礦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高爐氣流的穩(wěn)定和爐況的穩(wěn)定順行,為此通過加強燒結工序的操作管理、配料管理、開展燒結杯試驗優(yōu)化配料等措施,燒結礦質量指標明顯提高,同時狠抓篩分管理,控制入爐粉末,對穩(wěn)定爐況、搞好護爐工作提供物質保證。(見表3)
表3 高爐原料情況,%
年份
TFe
轉鼓強度
燒結礦粒度
>10mm
10-5mm
<5mm
2015年
54.46
77.79
70.49
25.9
3.61
2016年
56.6
78.35
69.9
26.48
3.62
2.2 合理控制邊緣氣流分布
在爐齡后期,為防止爐缸爐底溫度上升,在氣流分布上適當抑制邊緣氣流,減輕邊緣熱負荷,有利于控制爐缸爐底溫度,因此我們在上下部制度上適當進行了調整。
(1)上部制度調整堅持適當抑制邊緣氣流,疏導中心通道的原則,通過摸索逐步將裝料角度由C245243 241238235132 O344.5242.5 240.5 238.5,角差2.2°調整為C245242.5 240.5237.5234.5129 O344242 240 238,角差2.3°,通過爐頂成像觀察,明顯呈現(xiàn)中心氣流增強,邊緣氣流減輕的現(xiàn)象,休風時觀察料面,出現(xiàn)中間大漏斗,邊上有小平臺的料面形狀。
(2)下部調劑,保持高鼓風動能,避免邊緣氣流發(fā)展。高爐下部調節(jié)主要是強調保持一定風量和風速,實現(xiàn)爐缸活躍,縮小死料柱,可減輕環(huán)流對爐缸的沖刷。針對爐缸爐底溫度升高的情況,我們采取適當控制冶煉強度,由2015年的1.493t/m3降低至1.400t/m3.d,由于風量下降冶煉強度下降,降引起鼓風動能下降,邊緣氣流增強,不利于護爐。為此我們(水鋼煉鐵廠)將鐵口上方20#風口由直徑130mm換成直徑120 mm,并逐步將全部130mm換成120mm。風口總面積由年初的0.2398m2縮小至0.2261m2,通過縮小風口面積,高爐風速及鼓風動能明顯增加(見表4),將氣流引向中心,從而減輕邊緣氣流對爐強(墻)的沖刷。
表4 高爐護爐期間風速、鼓風動能情況
時間
綜合冶強,t/m3.d
風速,m/s
鼓風動能,kg.m/s
2015年
1.493
325
22274
2016年3月
1.311
315
21184
4月
1.451
326
22591
5月
1.410
329
22814
6月
1.383
341
25058
7月
1.347
343
24396
2.3 增加鈦球比例,開展鈦礦護爐
鈦礦護爐是高爐爐缸養(yǎng)護的強有力手段,含鈦物中的TiO2在高溫還原條件下可生成高熔點的TiC、TiN及其連續(xù)固溶體Ti(CN),發(fā)育和集結,并與其他附近的渣、焦、鐵一起凝結在磚襯上,起到保護爐襯的作用。在2016年視爐底、爐缸溫度大幅上升,為此我們(水鋼煉鐵廠)及時增加鈦球比例,適當提高爐溫下水平的措施。鈦球比例由0%提高至10%水平,爐溫下限由0.230%逐步提高至0.280%。實現(xiàn)生鐵鈦維持在0.150%-0.250%范圍內,促進了高熔點的TiC、TiN的生成。有力地保護了爐缸、爐底。
表5 護爐期間生鐵硅、鈦水平及鈦球比例情況,%
時間
生鐵
鈦球比例
(TiO2)
Si
Mn
Ti
3月
0.478
0.425
0.078
0.65
0.6
4月
0.298
0.413
0.155
6.82
2.47
5月
0.333
0.514
0.209
10.2
3.34
6月
0.325
0.489
0.224
11.8
3.92
7月
0.374
0.432
0.247
10.9
3.93
2.4 控制鐵水Mn含量,減輕渣鐵沖刷
鐵水錳水平增加不僅增加熱量消耗,同時將改善渣鐵流動性,造成對爐缸沖刷加劇。我們通過積極協(xié)調原料采購,控制高錳爐料采購,優(yōu)化燒結配料,測算好燒結成分,控制燒結礦MnO%水平,爭取實現(xiàn)高爐[Mn]≤0.400%,鐵水錳水平從5月份過來逐步下降,由5月0.512%下降至0.380%水平。
2.5 加強鐵口維護
鐵口是爐缸最薄弱的部位,鐵口的工作正常與否,威脅到高爐的使用生命。特別是3月1日開爐過來(之后),西鐵口區(qū)域竄煤氣嚴重,爐皮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裂縫,爐缸侵蝕呈加劇趨勢。為此我們(水鋼煉鐵廠)采取提高炮泥強度,使用強度較高、穩(wěn)定性好、快干速硬性能更好的炮泥,減少重出二次鐵的頻率。在鐵口深度上要求控制鐵口深度大于2.5米,要求鐵口合格率達95%以上;精心處理鐵口,發(fā)現(xiàn)鉆不動吃力時要及時退回更換鉆頭,同時充分的利用好霧化,結合實際選取好鉆頭大小,減少使用氧氣燒開鐵口。嚴禁潮鐵口出鐵和悶炮操作,遇鐵口潮時,采取分段鉆入,待鐵口潮氣去除才能逐步鉆進,發(fā)現(xiàn)鐵口側漏鉆不開時,采取堵鐵口重鉆,嚴禁悶炮操作。加強鐵口眼、鐵口角度檢查,確保鐵口通道穩(wěn)定,位置準確。鉆鐵口前,必須檢查鉆桿是否對準鐵口中心線,只有鐵口眼對正后方可鉆鐵口,防止鐵口偏離中心線。每個星期一白班對鐵口角度進行校核,發(fā)現(xiàn)偏離及時糾正。
2.6 加強爐體傳熱,保證耐材強度
我們利用長期計劃休風(的)機會組織對爐缸等各段進行灌漿,灌漿孔主要集中在冷卻壁熱流強度高的部位和爐缸各段,在兩塊冷卻壁之間進行開孔,焊長度150mm的Ф48mm厚壁無縫灌漿管,管子的一端的外部套住粗牙螺紋。為了達到較好的灌漿效果,采用了高壓灌漿設備,灌漿機選用uH4—8B型灰漿聯(lián)合機,功率11kW,最大工作壓力10MPa。灌漿料選導熱性好的炭質漿,將灌漿料粉料與結合劑配合,通過灌漿機壓入灌漿孔,發(fā)現(xiàn)相鄰的灌漿孔冒漿則停止灌漿操作,在壓入灌漿作業(yè)完畢后將所有的灌漿短管用帶螺紋的灌漿球閥嚴密擰上。通過灌漿爐缸竄煤氣得到了有效控制,也促進了炭磚的傳熱。在2016年我們灌漿6次,累計使用灌漿料10噸。
2.7 加強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建立關鍵部位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監(jiān)測檢查臺賬(鐵口兩旁的冷卻壁、爐底水冷管、渣口兩旁冷卻壁水溫差、爐皮溫度、爐缸、爐底爐皮溫度等)。加強特護檢查頻率和頻次,車間全員參與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匯報、及時處理。在后期,我們在爐皮增設電偶,監(jiān)測溫度變化。在水冷管上開孔,引出冷卻壁進出水,測量溫差情況測算熱流強度,作為檢測手段,通過(采?。?/span>上述措施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3 結語
我廠(水鋼煉鐵廠)1350m3高爐通過采取鈦礦護爐、控制冶煉強度、調整上下部制度、加強鐵口維護、強化導熱等護爐措施后,爐缸、爐底溫度逐步呈下降趨勢,爐底溫度水平由最高時的662℃下降至600℃水平,側壁最高溫度由418℃下降至375℃水平,并日趨穩(wěn)定,同時高爐爐況穩(wěn)定,高爐利用系數達2.7t/m3.d,護爐取得階段性成功,實現(xiàn)了長壽與高產并駕齊驅。
4 參考文獻
[1] 周傳典.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2,398-402.
聯(lián)系人:周成林(1971~),男,煉鐵工程師,首鋼水鋼煉鐵廠生產安全環(huán)保室。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