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這個時節(jié),碧空如洗、云舒云卷。在歷經(jīng)盛夏的炎熱之后,迎來了颯爽的秋。
據(jù)古代《逸周書·時訓解》記載,處暑有“三候”: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刷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驕陽化為霖,三伏始已過。一節(jié)三候,各有講究。處暑即“出暑”,有炎熱離開之意。然這期間,北方濃云變淡帶來些許清涼,南方“秋老虎”仍余威肆虐,南北兩方亦不是一樣的天高氣爽。
民間素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在暑熱高溫的持續(xù)影響下,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旺,陸續(xù)進入成熟期,人們不辭勞苦,搶抓農(nóng)時。一年的精耕細作,農(nóng)民把汗水播撒在田間地頭,只盼望秋收時分年豐時稔。
暑氣止,秋色漸濃,正是外出欣賞湖光山色的大好時節(jié)。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炎熱逐漸褪去,樹葉變黃,枝頭仍留有一絲翠綠,斑斕的色彩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如水墨丹青一般緩緩暈染開來。傍晚時分,在余暉的映照下,天空晚霞似錦,綿延千里。在夏與秋的交織處,正是出游迎秋感受大自然饋贈景致的好時節(jié)。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秋雨一來便晝夜不停,雨聲淅瀝,煙雨朦朧,帶著翹首跂踵的清涼而至,洗滌酷暑的煩躁疲憊。秋雨落在樹葉上或屋檐上,稀稀疏疏地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怪不得李商隱要“留得殘荷聽雨聲”。
夏方遠行,秋意將濃,那些在光陰里糾纏的往事,終將在秋雨的洗滌中,一去不復返。處暑之秋人們優(yōu)游自如,煮一壺清茶坐于窗邊,將生活中繁瑣的小事拋之腦后,靜靜地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追求《桃花源記》中的超然與灑脫。
季節(jié)更替由淺入深,正如人這一生有繁花似錦的過往,也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未來。我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積銖累寸實現(xiàn)人生價值。隨著內(nèi)心的不斷豐盈,從而看淡花開花謝所帶來的感傷惆悵,看盡世間冷暖人情,靜靜地去感受節(jié)氣的溫度和饋贈!
(責任編輯:zgltw)